奥古斯丁

正逸|时间本质是线缕交织的流动之河

“当下”,这个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词汇,似乎是支撑生活感知的基石。我们总说“活在当下”,仿佛这一瞬间是确凿无疑的存在。但当我们深入审视世界的本质便会发现,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,从生命个体到人类文明,万事万物都处于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。这种恒常的变化性,使得所谓的“

哲学家 胡塞尔 奥古斯丁 赫拉克利特 线缕 2025-11-18 01:37  2

《唯有中华能拯救世界》之中微子自欺探测

中微子者,宇宙幽灵粒子,穿越万物如入无物之境,其味型振荡揭示本体不确定之本质;自欺者,意识暗流机制,规避真相若视而不见,其认知扭曲彰显自我认同之脆弱。《周易》变易哲学早有洞见:"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",中微子在电子态、缈子态、陶子态间的永恒振荡,正是意识在真实与

中微子 中微子振荡 奥古斯丁 心斋 退相干 2025-10-11 19:22  3

时间对于的人生意义

“人与时间”,是人类文明中一个深刻且永恒的命题。它绝非“使用”或“管理”这类简单词汇所能概括,而是交织着哲学的思辨、物理学的规律、心理学的感知,最终沉淀在每个人的日常体验里,构成我们生命的底色。

人生 正念 底色 成功学 奥古斯丁 2025-09-26 10:54  4

陈嘉映:哲学说到底,还是希望人能活得明白

我们的生活充满来自方方面面的烦恼与困惑,就像学者周濂说的那样:“作为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的凡夫俗子,我和你一样,有太多现实的困惑和烦恼,柴米油盐酱醋茶,找工作、看医生、养孩子,房价居高不下,股市涨涨跌跌,所有这些困惑和烦恼都是如此的沉甸甸与实打实。”

哲学 海德格尔 奥古斯丁 存在与时间 陈嘉映 2025-09-26 09:33  4

《西方哲学史》的核心内容总结

古代哲学(前6世纪—公元5世纪):从米利都学派到基督教兴起,探讨自然本源(如水、火、数)与人类理性(如苏格拉底的“知识即美德”)。天主教哲学(5—15世纪):哲学与神学交融,以奥古斯丁、阿奎那为代表,围绕信仰与理性的冲突展开。近代哲学(17—20世纪中叶):科

笛卡尔 奥古斯丁 休谟 巴门尼德 西方哲学史 2025-09-21 18:40  5